哈医大四院多学科联合“作战” 成功救治胃部肿瘤大出血患者

 

哈医大四院多学科联合“作战”

   

成功救治胃部肿瘤大出血患者

  


来源:网易 黑龙江

 

 

  近日,60岁的孙大爷在哈医大四院多学科联合救治下转危为安,此次救治的成功,在一次检验了哈医大四院急救快速反应能力,充分展示了哈医大四院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多学科团队合作的高水平救治能力。

 

  据悉,孙大爷总感觉胃部不适,以为是慢性胃病,也没引起重视,不想折腾去医院,直到一次餐后孙大爷突然呕血不止,呕出的血几乎灌满了一盆。情急之下家属迅速带着孙大爷来到了哈医大四院就诊。

 

  哈医大四院消化内科接诊患者后,迅速判断患者为上消化道出血,且出血迅速、量多。消化内科医护人员一边与家属沟通病情,一边采取应急预案,按紧急流程,在当时核酸结果未出的情况下,迅速为孙大爷安排了急诊胃镜检查。

 

  在急诊胃镜过程中,显示孙大爷的血红蛋白仅有42g/L,失血量已经接近人体血容量的2/3。情况十分紧急,急诊胃镜过程争分夺秒查找出血点。由于患者胃内出血量较大,极其影响视野,但消化科医生仍凭借着高超的技术及丰富的经验找到了出血点,完成止血,而且意外发现孙大爷的出血原因远不止小溃疡小血管出血那么简单,而是胃内一个不规则的巨大肿瘤。

 

 
(患者急诊血常规回报,血红蛋白仅仅42g/L)

 

  胃镜检查止血后,孙大爷的生命体征也开始趋于稳定,消化科立刻安排会诊联系了普外科五病区的李广恩教授。

 

  李广恩教授在看过孙大爷的CT片子后,敏锐的觉察到,孙大爷胃内应该是个间质瘤,呈腔内型生长,腔内部分已经发生过大出血情况,必须着手准备手术治疗,否则巨大的肿瘤有再次出血的风险。

 

  据介绍,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在生物学行为上可从良性至恶性,胃肠间质瘤的多数首发表现为隐匿的胃肠道出血,或长大后出现的压迫症状。

 

  在和家属讲明患者手术的必要性后,普外五病区着手开始完善孙大爷的术前准备。在经过多次输血及支持治疗后,在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病理科的协同下,李广恩教授团队为患者施行了胃内间质瘤的完整切除。

 

 
(红箭头标注为患者胃内的间质瘤)

 

  

 

  术后第二天,孙大爷就开始离床活动,完全看不出来一周前,这位老人还命悬一线。出院时孙大爷激动地说,“疫情加肿瘤我以为我活不到今天,谢谢哈医大四院的医护人员,是你们救了我的命,你们是人民的好医生。”

 

专家简介

 

 
李广恩 哈医大四院 普外科五病区主任医师

  从事普外科专业工作20余年,擅长腔镜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胃肠间质瘤、甲状腺肿瘤等普外科微创手术,在治疗乳腺良恶性肿瘤,微创治疗胆囊、阑尾、疝气等多发病常见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微创甲状腺领域拥有较高造诣,在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举办的甲状腺规范化诊治手术视频大赛中获得东北赛区“金手指”称号。

学术地位: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腹部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医用机器人分会甲状腺学组委员兼秘书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腔镜甲状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黑龙江省中西结合医学会甲状腺学组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腔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甲状腺手术神经监测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疝与腹壁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哈尔滨医师协会普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委员

  出诊时间:每周五8:0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