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中期检查会在哈医大四院召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中期检查会
在哈医大四院召开
文章来源:哈医大新闻网 作者:孙夕林 11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项目 “多核素同步一体化肿瘤分子成像仪器研制”项目中期检查会暨2019年度监理会在哈医大四院 TOF-PET/CT/MR 中心召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福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院士、黑龙江省科技厅刘爱丽副厅长、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张学院士、哈医大四院院长徐万海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院士、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候任主委刘士远教授等13 位评审组专家、3位监理组成员、各个项目组技术研发人员及相关部门领导等 50 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徐岩英主任主持。

高福在致辞中指出,本项目符合“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的新时期科学基金资助导向。要求各位评审组专家以“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为标准进行项目的评审并发现提出问题,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导性意见。

刘爱丽在致辞中对哈尔滨医科大学多年来在科技工作中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并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各位学者一直以来对龙江科研工作者的支持表示谢意。她提出,黑龙江省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方面,将进一步拓展研究渠道,更好提升研究层次。相信良好的创新生态必将为龙江顺利实施重大仪器研究项目助力。也希望项目团队精诚合作、求真务实,最终完成预期目标。

张学在致辞中表示,哈医大所承担的这一重大项目是我校的重大科研项目,学校对该项目的顺利进展全方位进行保驾护航。感谢为项目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部门及各位专家,相信在大家的支持下,该项目一定会继续顺利开展,并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

杨宝峰院士表示,该项目是为解决国家亟需、百姓亟需,能够承担这一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信任、是我校的荣誉。希望各位专家按照评审标准指出项目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们将不遗余力地支持项目研发,一定为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徐万海表示,哈医大四院将在人事、财务、后勤保障等多方面,给予重大科研仪器项目最大的支持,为仪器研发搭建高水平的技术平台,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项目负责人首席科学家孙夕林教授对“多核素同步一体化肿瘤分子成像仪器研制”的总体情况及进展做了详细汇报。随后,北京大学门卫伟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与数学研究所陈方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李烨研究员等分别就各自负责的子课题部分做了进展汇报。
该项目于2016年底立项启动,经过近三年的项目攻关,完成了项目总体和各子系统的方案设计,初步获得了四核素同步一体化采集的图像,并构建了相关实验模型,开展了系列生物医学实验研究。项目在仪器研制创新和基础科学问题研究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突破。在本项目资助下,项目组成员共发表SCI论文83篇,包括IF>20论文1篇,IF>10论文15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3项,申请PCT专利3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95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0项,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2项。项目进展情况获得了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报告会后,评审组成员对仪器的研发进展进行了现场考察,并分别对技术指标、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三方面进行了考核。

中科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副处长、教育部监理组长姜言彬,监理组成员张敏鸣教授、钟凯研究员,组成了本项目的监理组。各位监理组成员在听取报告人的汇报后,对该项目的总体工作进度及 2020年年度计划等方面进行考察和讨论,也提出了宝贵意见。
经专家质询及讨论后,中期检查评审专家组认为:研制多核素同步一体化肿瘤分子成像仪器具有重大原创性和先进性,对解决医学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意义重大。三年来,仪器研制和科学研究进展情况顺利,项目组组织及工程实施合理,依托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哈医大四院也对项目给予充分的保障。截至中期检查,项目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多项任务和指标已按预期完成。中期检查评审专家组同时也提出,未来两年项目的工作更加艰巨,如何在活体成功实现四核同步一体化分子成像上还面临着许多技术上的挑战,希望项目组肩负专家们对新型设备的期许,精诚合作,攻坚克难,顺利完成多核素同步一体化肿瘤分子成像仪器研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