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大四院

搜索
>
>
>
哈医大四院急诊战斗班“救死扶伤 生命至上”

咨询电话

门诊导诊:0451-82576999;82576608;82576617
门诊部:82576606;82576607
医务部:82576516

医风办投诉电话:85939806
收受“红包”信访电话:85939838
地 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颐园街37号
邮 编:150001

页面版权: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黑ICP备0500345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哈尔滨

新闻中心

就医指南

详情信息

哈医大四院急诊战斗班“救死扶伤 生命至上”

浏览量

哈医大四院急诊战斗班“救死扶伤 生命至上”

 

 

哈医大四院宣传订阅号  今天

 
  “门诊大厅有人倒地,意识不清,快来人抢救!快!快......”急诊科护士韩鹏飞放下介入科温晓斐的呼救电话后,推着平车飞速的窜了出去,这样的情形在哈医大四院的急诊科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是不论多少次,所有护士反应都不曾变过。不到3分钟,只见韩鹏飞推着一位面色苍白的男病人冲进了抢救室,嘴里大声地复述着病人的基本情况:“颈动脉消失,呼吸音消失,瞳孔较大,颜面甲床紫绀,全身大汗,突发心脏呼吸骤停,快抢救”。

 

  急诊医护团队立即各就各位,9点05分抢救开始。胸外按压、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路、吸氧,除颤仪准备,抢救药准备,当班护士周长华、王寅姝有条不紊,快而不乱。“室颤,室颤,立即除颤”9点45分刘贤医生下达医嘱,但是病人仍然没有恢复窦性心律,继续心脏按压,而此时抢救已经将近40分钟,护士们的汗水已经湿透了全身,“继续、继续,肾上腺素,1毫克静推”。医生继续下达医嘱的同时说了句“大家再坚持,病人还很年轻”。这时大家打量了一下病人的外貌特征。50多岁的男人,可想而知上有老下有小,正是家里的顶梁柱,来不及多想,急诊科这些上了发条的马达,又继续飞速的运转起来。

 

  第二次除颤...第三次除颤...终于在第四次除颤后,奇迹出现了,10点15经过了一个多小时不间断的抢救,病人出现了一声明显的自主呼吸,伴随着心跳也恢复了,瞳孔有了对光反射,终于将病人的生命从死亡线拉了回来!但是护士们仍然没有放松,继续在旁边守候着,盯着监护仪上的每个数值,因为大家都知道病人后续的生命支持也尤为重要。直到病人恢复了意识,并且心跳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30多分钟后,才转入重症病房继续治疗。病人当天在我院成功的完成了心脏冠脉造影手术,现在恢复状态良好。

 

  据家属介绍,病人一直就有冠心病,最近因为工作劳累身体不舒服,所以才来到哈医大四院就诊。可刚到门诊心脏就发病了,多亏当时路过的介入科温晓斐医生和心内科石英茜研究生挺身而出,及时抢救,并帮助联系急诊绿色通道,又有急诊科王珊护士长和所有医护人员的坚持不懈、争分夺秒的抢救,才得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患者所在单位哈尔滨运输交通局得知此次争分夺秒的抢救后,为哈医大四院介入科温晓斐医生、心内科石英茜研究生和急诊科全体医护送来了感谢信,在信中,哈尔滨运输交通局对哈医大四院人“生命第一、患者至上”的医学精神和过硬的职业素养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急诊科所有医护人员始终对“生命至上”这四个字感触颇深。他们说: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而且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会再来,救死扶伤、挽救生命是他们的职责,他们称自己为战士,把自己的科室称为急诊战斗班,就是想,像真正的战士在战场上一样,无惧艰难险阻,不放弃每一次希望,用科学的武器打败病魔。                               

 

 


 
感 谢 信

 


哈医大四院:
  2020年11月18日早8时许,我局机关一名同志因身体不适到贵院就诊,当该同志来到院门前时突发心梗倒地,贵院温晓斐医生发现患者,从楼里疫情通道第一时间冲到发病现场和下夜班的心内科研究生石英茜一起实施抢救,在宝贵的心梗抢救黄金五分钟给予心外按压现场施救,第一时间联系心内科刘娴医生和急诊科王珊护士长。迅速抢救并建立绿色通道,在刘娴、李歆、张荆荆、郝敏医生和急诊科护士韩鹏飞、张晨、周长华、王寅姝全体参与抢救人员,坚持不放弃,持续抢救一小时左右把姜伟同志从死亡线成功挽救回来。目前,姜伟同志经贵院上下努力医治,病情相对稳定。

 
  我们对贵院温晓斐医生挺身而出、救死扶伤的医德医风深感敬佩,对刘娴、李歆、张荆荆、郝敏、石英茜医生,王珊、韩鹏飞、张晨、周长华、王寅姝护士同志高超的医术、不轻言放弃、争分夺秒施救的先进事迹深表感谢。

 
  从参加抢救的同志身上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充分展现出贵院“生命第一、患者至上”的医学精神,切实凸显出贵院职工队伍过硬的职业素养。“医者仁心”、“杏林春暖”,我局对贵院再次表示感谢。

 
  此致。
  
                     哈尔滨市交通运输局
                    二〇二〇年 十一月十九日

 

 

 
供 稿:王 珊 张 晨
编 辑:宋 微
审 核:岳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