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大四院

搜索
>
>
>
【四院战“疫”】哈医大四院核酸采集队 用美丽的“天使白”温暖这个冬季

咨询电话

门诊导诊:0451-82576999;82576608;82576617
门诊部:82576606;82576607
医务部:82576516

医风办投诉电话:85939806
收受“红包”信访电话:85939838
地 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颐园街37号
邮 编:150001

页面版权: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黑ICP备0500345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哈尔滨

新闻中心

就医指南

详情信息

【四院战“疫”】哈医大四院核酸采集队 用美丽的“天使白”温暖这个冬季

浏览量

【四院战“疫”】哈医大四院核酸采集队

 

用美丽的“天使白”温暖这个冬季

 

 
来源:新晚报ZARKER

 

 

  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冰城的医护人员纷纷奔赴居民第一道防线,走进社区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哈尔滨的冬天非常寒冷,但在各个社区的核酸检测点,一抹抹“天使白”却温暖了这个冬季。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后,哈医大四院迅速集结近400人的队伍,在一天之内圆满完成松北区近30万居民进行核酸采集任务。随后,又分两批次,先后赶赴南岗区,为105万居民进行核酸采集工作。不舍得居民跟着挨冻,放凉的饭、冻僵的手等几乎随处可见。“吃饭、上厕所都需要时间,为了通风需求,采集核酸的地方气温都不高,我们不舍得市民在这挨冻,只想尽快帮大家采集完核酸样本。”近日,记者来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核酸采集队,他们对记者说道。

 

 

 
站8个小时没休息过,他腰肿到无法平躺

 

  21日,在接到采集松北区30万居民核酸样本的任务后,哈医大四院南岗院区、松北院区迅速集结近400人的采集队。松北区学院路片区负责人翁玲、公园时代采集点负责人刘俊艳、地理信息产业园负责人崔彦宏,带领着团队,圆满完成了任务,辖区内的核酸采集点全部采集完毕。

 

  “5时集结,一直到24时30分左右回到医院,大家一直奋战。有很多护士都是刚下夜班,接到任务,来不及休息,直接就奔赴一线。看着他们,我特心疼,但大家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状态,不怕苦、不喊累、不怕冷,最终圆满完成任务,我感动非常自豪。”心内五病房护士长翁玲告诉记者。因为各采集点分布分散,且有的点位被采集人员相对较多,翁玲不仅要各个采集点走访调配人员,还要根据情况临时增设采集点,避免市民聚集。临时增设的采集点,相对配置便有一些不足,采集的医护人员甚至没有坐着的地方。“派我去吧,没椅子没事,时间紧、任务重,我想把时间投入到工作中。”曾经作为黑龙江省首批援鄂医疗队的队员、护士冯旭主动请缨,连续站着采集样本8个小时。结束工作时,同事们发现他左侧腰背肌肿得厉害,走路都需要搀扶,大家赶紧扶他躺下休息一下,这时发现他甚至无法平躺。

 

  “采集的医护人员真的太拼了,为了节省时间,不让市民多等,社区给他们准备了饭、水,但都被他们放一边。等结束工作再吃时,饭都凉透了。”翁玲告诉记者,放凉的饭在她辖区内处处可见,就连她自己,半夜回医院休息时泡的一碗面算是那天唯一一顿的、热乎饭。

 

  翁玲告诉记者:“每一位采集医护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在保证医院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我要到一线支援,再快一点,让市民早点放心。”

 

 

室内通风温度低,她手脚都冻僵了,但一句“辛苦了”驱散她所有疲惫

 

  22日,哈医大四院护士丁姗姗来到南岗区花园社区进行核酸采集任务。作为核酸采集护士,从17时开始,一直到24时结束工作,她就没停下来过。

 

  因为核酸采集点需保持通风,室温只有5摄氏度左右,出发时,护士长在她身上贴了七八个暖宝宝,可一晚上下来,暖宝宝已经冻硬了,丁姗姗的手脚几乎都冻僵,回家后缓了好久才缓过来。

 

  “阿姨,您别怕,您动作太大的话反应会更强烈,我尽量不让您难受。”丁姗姗告诉记者,她为一位阿姨采咽拭子时,甚至被“打”了。“阿姨对采集咽拭子很恐惧,我一拿出棉签,她就往后退,后退的同时,手不由自主地挥摆起来,我离她近,所以就被挥到了。”丁姗姗表示,她理解阿姨的恐惧,所以即使被“误伤”也不委屈,反而一直耐心安抚她。

 

  在采集现场,善谈的丁姗姗常会用轻松的语气,像开玩笑似的和居民沟通。“干呕是采咽拭子的正常生理反应,我给一位居民采集时,他的唾液喷我一脸。那时他表情很不好意思,我就笑着说‘大爷,还好我戴护目镜和口罩了,要不您都喷我脸上了’。别看简单一句话,大爷确实放开不少,第二次就顺利完成采集工作了。”丁姗姗告诉记者,虽然一晚上工作不容易,但很多市民在离开时都会对她说一句“辛苦了,谢谢,你们真是白衣天使”,这一句话就驱散了她所有的疲惫。

 

 

被“冰水”浸透着,她却紧握市民的手,安抚他们的情绪

 

  “谢谢你们,辛苦了,让我再送送你们吧,要不我也不知道能为你们做点什么。”22日晚,骨一科护士张莉莉和团队在完成一户入户采集核酸检测工作后,家属一直送他们到楼下不愿离开。

 

  1月15日开始,张莉莉便先后赶赴南岗区松花江社区、松北区采集点和南岗区燎原社区进行了3批次核酸采集任务。其中,燎原社区采集任务是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到不方便行走、年龄大、有慢性病等不能到指定采集点的市民家里进行入户采集任务。

 

  “团队里的每位同事都非常不容易,因为各户之间距离都不远,开车还不如走着方便,所以大家全程都是走路。为了节省时间,每次入户前,他们都会在单元楼下提前打电话确认、核实信息,实在冷得受不了了,光线暗淡的走廊便是唯一的避风港。”入户采集队负责人、骨五科护士长齐颖告诉记者,因为是老小区,所以没有电梯,他们经常要爬到8楼,穿着防护服爬出一身汗,再到寒冷的室外,汗水都变成了“冰水”,大家几乎都浸在冰水里。

 

  “有的年龄大的患者看到我们会有点恐惧,尤其让他们张嘴,把棉签伸到咽喉深处时,他们常会咳嗽,甚至干呕到流泪。看着他们我挺心疼的,所以我会握住他们的手,尽可能温柔地安抚他们。”张莉莉告诉记者,她从未想过,简单的握手,原来能给人很大的鼓舞,市民真的心确实平静下来。看到她的真心,家属都很感动,拿了几颗糖果,无论如何都要她收下,为了表达感谢,即使把她送到楼下,还不愿离去。

 

  从18时开始工作一直到22时30分,齐颖带着团队“暴走”了4个多小时。张莉莉告诉记者:“回家洗澡时,我差点都睡着了。虽然疲惫,但这只是身体的疲惫,我的心非常满足,能实实在在帮到市民,非常开心,我只是做了一名医务工作者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