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门诊导诊:0451-82576999;82576608;82576617
门诊部:82576606;82576607
医务部:82576516
医风办投诉电话:85939806
收受“红包”信访电话:85939838
地 址:哈尔滨市南岗区颐园街37号
邮 编:150001
页面版权: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黑ICP备05003459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哈尔滨
新闻中心
就医指南
详情信息
【党史学习教育】哈医大四院神经内科第四党支部:“红船精神”指引我们前行
【党史学习教育】哈医大四院神经内科第四党支部
“红船精神”指引我们前行
哈医大四院党史学习教育 2021-12-06
1921年,“红船精神”在嘉庆南湖上启航。2021年,哈医大四院神经内科第四党支部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通过开展物资捐赠、健康讲座、公益义诊、创新宣教、爱心传递、一线战疫等实践活动,让“白衣天使”的“红船精神”传承发扬、历久弥新。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一艘画舫上举行,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艘画舫有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神经内科第四党支部的专题党课上,党支部书记马学玲正在给大家讲述“红船精神”的由来。马学玲眼含泪花说:“当年,那艘红船上有13名党员代表。目前,我们党支部也有11名正式党员,和2名预备党员,刚好也是13名同志。这是何等的荣耀和强大的感召,我们要让“‘红船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红船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神经内科第四党支部以此精神为引领,党支部书记马学玲和钢铁村第一书记杨岚策划了一件“开创先河的大事儿”。
7月23日,清晨6点,马学玲带领党支部成员早早出发,经过近3个小时车程抵达尚志市元宝镇钢铁村。“这是我们村儿第一次迎来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义诊呀,乡亲们听到信儿像过年一样!”钢铁村第一书记杨岚紧握着马学玲的手说。
消息不胫而走,村民奔走相告。一个“特殊的课堂”《脑卒中健康》临时设在村元宝学校,一开始,许多村民抱着“凑热闹”的心态来听,没想到收获了科学实用、生动趣味的健康知识,纷纷踊跃提问、发言。尽管时值酷暑,“师生”汗流浃背,却沉浸式享受着扎根在乡村的医学课堂。下课时,现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村民们激动地上前握住马学玲教授的手:“不愧是省城大医院的专家,您讲得太好了!”
上午10点,义诊开始,许多村民第一次测血糖、量血压,好奇地看着、摸着 医疗仪器。一个大娘忧心忡忡赶来:“我头晕、手麻,怕是得绝症了。”马学玲大夫仔细检查后,告知大娘得的不是绝症,而是脑梗、高血压,大娘放下心里一块石头,高高兴兴回家了……一个个患者、一句句叮咛,原定1小时的义诊,持续了4个多小时,马学玲和党支部成员们直到下午2点多,才吃上当天的第一口饭,拿筷子的手直发抖。离开钢铁村时,他们还捐赠了大批医疗物资,村民们前呼后拥、依依不舍地说,“感谢党,感谢哈医大四院!”
“红船精神”是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神经内科第四党支部以此精神为引领,执甲出征、驰援战疫。
十一期间,党支部书记马学玲担起核酸采样工作,在与病毒“短兵相接”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小故事……一个小朋友说什么都不张嘴,马学玲说:“阿姨给您糖吃,你能为阿姨学一下小狗怎么叫吗?”小朋友开心地接过糖,就在张开小嘴“汪汪”一叫的时候,马学玲迅速、轻柔地为他完成了核酸采样;一个老大爷由于紧张身体不适,还没检测就吐了她一身,马学玲清理好身上的呕吐物,换了防疫装备继续工作;一个老大娘透过层层防护,竟然一眼认出“老熟人”:“这是马大夫呀?您给我看过病,怎么也来给我们做核酸了?”马学玲笑着说:“只要战疫需要,我就会像战士一样,冲到一线为群众服务。”
10月27日,疫情突袭黑河,党支部组织委员张琦主动请缨,加入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队伍中,一干就是24天,每天坚守在感控组的岗位上,督导医护人员科学消杀、穿脱防护装备。一天工作下来,汗水湿透全身,脸上留下箍痕。回到驻地后,她一是和父母视频报平安,二是和马学玲书记报平安。她说:“党支部就像一艘小小红船,我们同舟共济、乘风破浪,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到医务工作中去。”
此外,哈医大四院神经内科第四党支部从“心”出发,积极开展疫情期间的心理辅导直播活动,与肿瘤内科党支部刘艳教授团队一起,为人们撑起心灵的港湾。
“红船精神”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奋斗精神,神经内科第四党支部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用一场场“爱心接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在他们的患者中,有一位76岁的刘大爷,身患脑干梗塞、颈动脉狭窄、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重症。马学玲带领科室医务人员,5年来耐心诊治、精心照料。刘大爷的大儿子是华淇集团董事长刘钢,听父亲一直念叨马学玲等医护人员们的爱心故事,在深受感动的同时,决定将爱心传递下去。在刘大爷的“牵线”下,哈医大四院神经内科第四党支部,携手华淇集团党支部开展“疫情防控志愿党日活动”,由华淇集团向哈医大四院捐赠爱心物资。那天,香坊区和平街道上演了温暖一幕,哈医大四院的医护人员和华淇集团的工作人员,齐心协力搬起一箱箱的生活物资和医疗物资,捐赠给和平社区。
“爱心是会传递的,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马学玲这样说,也这样做。2021年7月,她发现自己带的研究生张耀玲愁眉不展,一问才得知:这个姑娘的家乡河南正在遭受千年一遇的暴雨袭击。马学玲不仅心疼学生,更加担心河南同胞,于是毅然申请志愿加入健康互助联盟,“云上”坐诊新华网客户端“新华大健康”推出的《河南暴雨健康互动专属通道》,在线接收网友提问,专业的知识讲解、耐心的心理疏导,为河南灾区人民鼓舞了士气,河南姑娘张耀玲看在眼里,敬佩地说:“我要向马老师学习,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暖人心。”
传承“红船精神”,践行使命初心,身为白衣天使,甘愿为民躬身。哈医大四院神经内科第四党支部将继续搭乘小小红船,为群众办实事,为患者暖人心。
供 稿:神经内科第四党支部
编 辑:宋 微
审 核:岳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