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四院2022年度科研学术系列讲座正式启动

 

哈医大四院2022年度科研学术系列讲座正式启动

 

 为增强医院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医院科研学术气氛,搭建临床、学术交流平台,哈医大四院2022年度科研学术系列讲座正式启动。

 3月23日,2022年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系列讲座第一讲暨启动会线上顺利举行。院长徐万海、副院长孙心海出席会议。

 

 徐万海院长指出,医院科研发展空间仍然很大,院职工应继续积极提升自身科研水平,通过这样的讲座平台,希望青年医生们认真聆听,深入领会,通过讲座有所收获,并能结合自身工作优势深耕科研项目,努力为医院科研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据悉,系列讲座将围绕四大主题开展,“科研前言动态、技术及热点内容”、“科研工作体会和标书撰写经验”、“医疗前言技术和亟待解决临床科研攻关问题”和“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分享如何着手开展科研工作和国外进修经历。”邀请知名学者、院内学科带头人及优秀青年人才,分享科研与临床经验和感悟。

 此次启动会现场,核医学科孙夕林教授、卫健委实验室刘大斌教授、骨科廉永云教授、肿瘤内科苑学礼教授分别结合自身领域和经历进行了精彩的分享,近400人线上同步观看。

 

 

 孙夕林教授做题为《肿瘤分子影像及临床转化思路与实践》讲座,分享科研及临床转化道路上的经验与心得。为了使大家能够容易理解,孙夕林教授以其自己开展的项目为例,将项目从开展实施至完成分成四个阶段进行详细分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地讲述了如何才能使科研项目真正意义上解决临床面临的迫切需求。

 

 

 

 刘大斌教授介绍关于胆固醇合成途径的关键限速酶SQLE的探索过程,在研究中发现SQLE过表达促进肝细胞胆固醇酯的堆积和增加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后者引起肝细胞表观遗传学改变,激活PTEN/AKT/mTOR信号通路,最终导致肝细胞癌变形成NAFLD-HCC。通过对实验探索的讲解,介绍实验开展中需要应用的技术,如何利用多组学,并且综合运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动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手段。下一步如何开展细胞和转基因小鼠两个层面展开深入研究。

 

 

 廉永云教授针对股骨头坏死如何保头治疗进行介绍。如何进行保头治疗出发,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传统治疗措施的对比,以及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患者随访情况据介绍。富血小板血浆(PRP)是近年来被赋予厚望并且已经在医学多个领域取得良好成效的自体血源性制剂,安全、高效,可以避免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以及产生抗体而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等,其可以释放多种生长因子改善代谢,促进骨组织生成。生物多孔陶瓷由人工合成,无免疫原性,可以根据需要而设计并生产,同样在生物医学领域广泛应用,它可以促进血管再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诱导骨组织再生。

 

 

 苑学礼教授讲述临床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及CAR-T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的成绩。通过综合应用细胞免疫治疗技术、PD1抗体治疗、化疗、肿瘤局部精准放疗让一位中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达到了肿瘤完全消退,并且至今三年多没有复发,显示了肿瘤免疫治疗的强大疗效。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序贯治疗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减小肿瘤负荷,避免严重不良反应,改变肿瘤局部微环境,保护病人的免疫功能,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让更多的肿瘤患者获益。目前还在探索可以改变肿瘤局部抑制性免疫微环境的激酶靶向药物,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研发热点,同时在CAR-T细胞治疗技术研发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发了针对B细胞来源血液系统肿瘤和泌尿系统肿瘤的CAR-T细胞,在体内和体外研究中均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此次启动会学术氛围浓厚,为哈医大四院科研工作持续快速发展,科研能力和水平再上新的台阶起到了有效的引领和带动作用。